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正常情况下,体内铁的吸收和排泄保持着动态的平衡,一般不会缺铁,只在需求量增加、铁的摄入不足及慢性失血等情况下造成长期铁的负平衡才会导致缺铁。

1、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婴幼儿:儿童在生长期和婴儿哺乳期需铁量增加,尤其是早产儿或母亲原有贫血者,如果后期不能及时补充含铁量高的食品,即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孕产妇:妊娠和哺乳期中需铁量增加,妊娠期胃肠功能紊乱,胃酸缺乏影响铁吸收,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青年:青少年因生长迅速,需铁量增加,特别是青年女性,由于月经失血很容易造成缺铁性贫血。

2、失血

消化道出血:溃疡病、癌、钩虫病、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痔出血、服用水杨酸盐后发生胃窦炎以及其他可引起慢性出血的疾病。

月经出血:妇女长期出现月经量过多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目前全世界约有10%~3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缺铁,妇女特别是孕妇发生率要比男性高10倍,长期严重缺铁性贫血会影响患者的精神、行为、体力、免疫功能,尤其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和智力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日常对贫血的预防及调理非常值得重视。